一、 培训背景与目标
1. 培训背景: 随着学院办学发展需要和学院专业建设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我院近年来新进教师十几名,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、更全面的要求,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、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,为夯实教师专业发展根基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特制定本培训方案。
2. 培训目标:
总体目标: 通过系统化、实践性的培训,全面提升参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,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各项教学技能,设计并实施高效、生动的课堂教学,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师全面发展。
二、 培训对象
入职教学岗位未满3年的在岗教师
三、 培训原则
1.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: 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,更强调技能的实操训练和课堂实战应用。
2. 示范与反思相结合: 通过名师示范、案例剖析,引导教师进行对比反思,发现自身不足。
3. 共性发展与个性指导相结合: 在集体培训的基础上,针对不同学科、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,提供个性化指导。
4. 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: 关注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,并进行最终成果考核。
四、 培训内容与目标与培训教师
基础教学培训(一):
1.教学撰写与备课基本功
教材研读与解析: 如何深度分析教材,把握重难点和知识结构。
学情分析: 掌握分析学生认知水平、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方法。
目标设定: 学习撰写清晰、可测量、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(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)。
基础教学培训(二):
1.课堂教学与实施基本功
语言表达与讲授: 教学语言的标准、清晰、生动、富有感染力与启发性。讲授的节奏与技巧。
提问与互动技巧: 设计高质量问题链,掌握提问、候答、理答技巧,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。
板书与课件设计: 板书设计的条理性、美观性和系统性。PPT课件的视觉化、辅助性设计原则(杜绝“电灌”)。
2.课程思政教学培训
实践教学培训(三)
课堂组织与管理: 建立课堂常规,有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,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。
示范与演示能力: 规范、清晰的实验操作或技能演示。
即时性评价: 学会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、具体、正向的发展性评价。
作业设计与批改: 设计分层、弹性和实践性作业,发挥作业的诊断与激励功能。
学业测评与分析: 掌握基本的命题技巧,并能通过试卷分析诊断教学问题,改进教学策略。
教学提升培训(四)
教学设计与备赛: 掌握科学的课程思政方法,能从特定维度进行有深度的教学设计。
赛前与演练: 通过录制微课短片,进行自我观察和同伴互评,精准改进教学行为
五、 培训方式与安排
1.培训方式:专题讲座
2. 培训安排(另附)
六、 培训考核与评价
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,全面评估学习成果:
1. 过程性评价(40%): 出勤率、课堂参与度、作业完成情况、汇报课教学表现。
2. 终结性评价(60%):
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(30%): 体现培训所学理念与技能。
一节15分钟的汇报课(或教学片断录像)(30%): 综合展示课堂教学基本功。
七、 保障措施
1. 组织保障: 成立培训项目管理小组,明确分工,责任到人。
2. 师资保障: 组建学院一线优秀构成的优质培训师团队。
3. 资源保障: 提供充足的培训材料、多媒体教室、网络资源等。
4. 制度保障: 建立考勤、考核、奖励等管理制度,确保培训严肃性和有效性。
教学质量评价室
2025年9月1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