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产教融合,提升学生实践技能,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于4月7日至18日,组织2023级环境监测技术(五年制)专业学生开展了为期6天的环境监测综合实训。本次实训以"理论实践双融合,锻造环境监测新力量"为主题,涵盖实验室安全、配制溶液、pH仪的使用、溶液中钙的测定、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的含量等实训内容,通过真实场景下的项目演练,全面增强学生专业基础技能。
筑牢安全防线,实验室安全培训先行
实训首日,专业教师通过案例分析、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练,重点讲解实验室危化品管理、应急器材使用、废液处置规范及个人防护要点。学生分组完成灭火器操作、紧急喷淋演练及事故逃生路线模拟,通过实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是环境监测的第一道防线,规范操作不仅保护自己,更是对数据和环境负责。
精研技术细节,配位滴定与仪器操作双线推进
在配位滴定专项训练中,学生以EDTA标准溶液标定为切入点,系统掌握基准物质称量、缓冲溶液配制、金属指示剂选择等关键技术环节。同步开展的分光光度计模块教学,则通过波长校准、比色皿使用、标准曲线绘制等12项标准化操作考核,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仪器调试与数据分析能力。"以前总觉得按键操作简单,今天才发现光路校准和参比溶液设置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。"学生代表在实训日志中写道。
实战项目驱动,水中铁离子测定检验综合能力
实训以《水质 铁离子的测定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》(GB/T 5750.6-2023)为标准,设计真实检测任务。学生团队独立完成水样采集、前处理、显色反应体系构建及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,并编制检测报告。教师团队引入"平行样测定""加标回收率计算"等质控环节,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。
本次综合实训通过"理论-操作-应用"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,助力学生夯实专业技能,强化环境监测职业素养。(环境与资源工程系)